利率市场化机制必须与汇率弹性化生成机制相互配合、密切协调,才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打造经济升级版奠定坚实基础。
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化转型与行政化管理手段之间的矛盾。金融体系通过吸收、合理分配和分散、及时释放等方式,积极应对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既要重视正规可见的金融体系,还要关注影子金融系统,关注现有管理措施的部分合理性(出于寻租的部门利益除外)。但由于改革和转轨的内在不协调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更加突出。但这就丧失了重新思考货币、金融、监管本源的机会,丧失了重新设计更有效的金融调控和监管的机会,也不利于金融与网络社会更充分、更有效地融合。其次,有必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中央和地方、一行三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投资者保护机构)在金融领域的职责和管理架构,特别是要合理确定政府和不同市场主体在风险管理和风险承担方面的界线。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准入管制的放松,具有这方面的效果。
1.改革共识问题 要对金融改革的未来远景(立的部分)达成共识,并非易事。网络金融是我国推进金融市场化的另一个机会。比如GDP增长为7.5%、通货膨胀率为3.5%、增加就业700万等。
2014年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不会有多大问题。而国内房地产市场之所以走出这样的行情,就在于地方政府不希望房地产调整而影响当地的GDP增长。这里,既有金融机构的国有企业主导性问题,也有金融市场价格管制的问题。而信贷结构优化最为重要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问题,就是创造条件如何让弱势的中小企业及行业获得融资问题。
同样,对于中国来说,如果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将可能导致大量资金逃出中国(2008年以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占款流入中国应该是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所导致的全球流动性过于泛滥有关),这就有可能刺破中国持续了十来年的房地产泡沫。这不仅表现为这几个月的外汇占款快速增加,也表现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不断地创历史新高。
也就是说,在欧美发达国家央行,其对基准利率调整,是货币市场的拆借利率或回购利率。所以,如何来判断2014年国内的经济形势,最为重要的事情就得看房地产金融政策,就得看这些政策是如何来影响房地产市场。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意见的推出、同业存单的发行、上海自由贸易区跨境资金流动放宽、最近人民币持续升值等都是与这些金融改革有关。而有效的价格机制形成最为根本的就是银行存款利率逐渐放开,在于现有的基准利率形式的转换。
但是,我们要看到,面对流动性全面泛滥的国际市场,如果中国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那么中国必然会再次面临着大量热钱流入的难题。也就是说,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无论是信贷规模扩张还是信贷价格水平,除非突发事件出现,都会保持中性。可以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面退出将给整个国内外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与震荡,美国量宽政策减少购买债券的结束时间、开始加息的时点及加息幅度与频率、及QE退出影响、未来市场形势等,都可能对市场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比如,去年6月份以来,亚洲、拉丁美洲等不少国家的股市汇率价格暴跌都是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预期有关系。
因为,市场一直在强调中国银行体系过于庞大,其所占的融资比重一直过高。B 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其改革重点、核心及切入点非金融改革莫属 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其改革重点、核心及切入点非金融改革莫属,三中全会后,打响改革第一枪的仍然是金融改革。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2014年基本的经济形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程度。不过,在本文看来,判断2014年中国的经济形势,最为关注的问题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如果说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方面结构能够调整,保持到一个合理水平,这样既可增加更多的融资渠道,也可降低金融体系之风险。这两个问题改革滞后会影响信贷结构调整。如果美国量宽政策的退出,整个市场资金的流向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市场利益结构会重新调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变化立即会影响股市、汇市、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产生剧烈波动,并由此影响市场的信心及实体经济增长。最近出台贷款基准利率报价机制和同业存单的推出,央行希望通过资金供求关系来逐渐地形成对金融市场有效的价格机制,并非容易的事情。 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其改革重点、核心及切入点非金融改革莫属,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打响改革第一枪的仍然是金融改革。
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不仅让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涌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推高房地产市场等资产的价格,也可能再度诱导企业利用虚报出口办法将资金带入境内。2014年的金融改革不仅影响国内股市、汇市及各种资产价格变化与波动,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将影响国内实体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高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缩减购债规模。无论是影子银行盛行,还是政府融资平台泛滥及房地产泡沫,都与国内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扭曲有关。
因此,当前金融改革,最为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是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形成。国内融资结构如何优化问题。
可以说,在银行融资占整个金融体系绝对比重的市场,如果央行直接管制银行存款利率,而这个银行的存款利率不仅是银行行为的硬约束或成本约束,而且也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那么央行管制银行存款利率同样对市场能够起决定性作用。本文认为,2014年金融改革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因此,政府制定倾向性的扶持金融政策及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市场都是2014年金融改革重点。尽管伯南克一直在强调,减少购买债券,低利率仍然会维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
而房地产的金融政策及税收政策则是房地产市场是否调整的关键所在,这两项政策不变化,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自然不会退出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也是必然来源:深圳特区报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中国经济 。
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意见的推出、同业存单的发行、上海自由贸易区跨境资金流动放宽、最近人民币持续升值等都是与这些金融改革有关。所以,如何来判断2014年国内的经济形势,最为重要的事情就得看房地产金融政策,就得看这些政策是如何来影响房地产市场。
因为,市场一直在强调中国银行体系过于庞大,其所占的融资比重一直过高。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总之,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与重要性,会给2014年的经济形势增加不少变数。看看不少城市土地出让金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就可看到该问题的实质所在。比如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转变跨境资本的管理方式等。正是这意义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对2014年中国经济走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政府制定倾向性的扶持金融政策及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市场都是2014年金融改革重点。可以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面退出将给整个国内外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与震荡,美国量宽政策减少购买债券的结束时间、开始加息的时点及加息幅度与频率、及QE退出影响、未来市场形势等,都可能对市场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
同样,对于中国来说,如果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将可能导致大量资金逃出中国(2008年以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占款流入中国应该是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所导致的全球流动性过于泛滥有关),这就有可能刺破中国持续了十来年的房地产泡沫。从当前国内金融市场情况来看,政府对市场价格管制的范围小之又小。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市场对资源配置无法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有效的价格机制也无法形成。C 2014年的金融改革不仅影响国内股市、汇市及各种资产价格变化与波动,也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将影响国内实体经济增长 对于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现在已经开始了。
评论留言